大竹县健全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 着力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来源:大竹县应急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3-09-22
点击数:人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防灾减灾工作决策部署,全面提高我县防灾减灾及应急管理能力,近年来,大竹县加强、优化、统筹应急能力建设,推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指挥体系和应急机制。

一、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构

搭建以“三委”(县应急委、县减灾委、县安委会)为核心,“1 18”联动协同的应急指挥机构(即:县应急委 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生产安全等18个专项指挥部),在县应急委领导下,各专项指挥部按照职能职责开展对应行业领域内的应急管理工作。全县31个乡镇(街道办)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应急管理机构,设置专人负责应急日常事务,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完善应急预警、会商研判、协同联动等机制。

二、建实建强应急救援队伍

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及时组织采购应急救援装备设备。目前我县县级队伍4支(消防、蓝天、人武、武警)共206人,建立31支乡镇级和318支村级消防、森防、汛防应急救援队伍,目前有专兼职应急救援队员4380人,储备动力冲锋舟、橡皮艇93艘、救生衣3130件、照明设备1371套、对讲机349个、发电机47台,备勤挖机、装载机、洒水车95辆。

三、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和设施场所建设

(一)建设县级物资储备库1个,在全县重点乡镇建设备物资储备仓库10个,均前置了约16万元的应急物资,装备有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消防特勤等应急器材,物资储备有棉衣、棉被、毛毯、帐篷、折叠床、防护服等应急救援物资28大类,1.5万余件,并明确专人管理,定期清点设备物资情况。

(二)建立应急物资数据库,定期对各乡镇各类应急物资进行摸底,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资、装备、通信器材、生活救助等应急物资,实现应急物资共享。

(三)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充分利用广场、学校、村(居)委会等场所,建立了36个应急避难场所,实现了避难场所全覆盖。

四、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坚持“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目前已形成全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指挥部应急预案、部门(乡镇、街道办)应急预案、各行业专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形成五级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印发了《大竹县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培训、宣传、教育、评估、修订、监督检查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五、健全应急协调联动及监测预警机制

(一)建立毗邻地区联防联控机制。我县先后与本市达川区、渠县、广安市邻水县、重庆市梁平区开展了毗邻区域联防联控合作,签订了合作协议,明确了责任单位及联络人员,敲定了信息共享、会商研判、预案演练、应急救援等合作事项。

(二)加强部门乡镇研判会商、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由县应急委办公室牵头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函,通过党政网、微信群和卫星电话等方式与相关部门和乡镇对灾害预警实行“叫应”机制,为全面解决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问题,为乡镇部门配备卫星电话50余部,建成“应急大喇叭村村响”3285处,实现预警监测、科普宣传教育常态化。

六、充分发挥运用综合应急指挥平台

县委县政府投入2800余万元建设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及应急指挥平台,已经正式投入使用。现已接入应急、水务、自然资源、政法、文旅、森林防灭火等相关数据。通过对全县15个自动水位监测站点,88套水库雨量水位综合监测点、55套河道水位视频监测系统、18个森林防灭火点位监测监控、50个地质灾害点、52家危险化学品、16家非煤矿山、12家煤矿企业的巡视维护,对全县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隐患末端实现可视化、科技化监管,进一步强化监测结果汇总分析,有效提升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和应急管理服务能力。同时采购卫星动中通应急指挥车1辆,配备有便携式卫星站1台、背负式基站2部、车载基站1台、无人机2架、现场布控球25个等应急装备,实现地空应急通信网络全覆盖。


分享到:
米乐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