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县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日期:2022-03-16
点击数:人次

?大竹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大竹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查。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激情担当干事业、奋勇争先创一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1245”总体部署〔1〕,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2,积极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县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市上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1.2亿元,同比增长8.4%(下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7亿元、增长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6亿元、增长13.4%;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04增长9.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56、增长10.4%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第36位,迈出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坚实步伐,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产业经济持续壮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坚持“粮猪安天下”,制定落实“粮食安全十条措施”,实现农业总产值105.9亿元、增长8.6%,增加值70.9亿元、增长7.7%。全县粮食播面169万亩,产量61.8万吨;蔬菜播种面积22万亩,产量55万吨;出栏生猪75.8万头、肉牛4.62万头、肉羊27.72万头、肉用家禽1963.02万羽“大竹白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大竹香椿”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粮油糯稻现代农业园区从省三星级跃升为五星级园区。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糯稻)全产业链典型县、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全国首批种植业“三品一标”3基地,糯稻产业发展经验获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

工业经济提速转型。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工业发展成效显著。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户、达193户,实现总产值393.9亿元、增长21.1%;完成工业投资115.5亿元,增长16%;技改投资65.3亿元,增长11%;经开区新建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园区干道3公里,基础设施覆盖面积拓展至1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65户,实现营业收入402亿元。开工建设川环科技二期、天宝智能产业园等项目34个;竣工投产东柳醪糟智能生产线、玉竹麻业脱胶厂项目18个;升规入统友为电子、安鑫普等企业32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1户、超5亿元企业12户、超亿元企业6户。成功承办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坚持“服务业强县”目标,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7.5亿元、增长10.6%,占GDP比重44.5%;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90个,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达136个。传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4.2亿元,增长11.2%。现代服务业加快崛起,商贸物流园一期、川东农贸示范园一期全面投运,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企业(个体)236户,家乐福(中国)万达开区域总部落户大竹再获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400万美元、增长67.8%。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30.1亿元、贷款余额252.4亿元,存贷比47.6%、净增0.6个百分点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庙坝五桂村、黑水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杨通大庙村被命名为市红色文化旅游示范村。房地产业、交通运输和物流仓储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投资合作强力推进,县域活力不断提高

争资引项效果良好。以“抓投资、强项目、促跨越”为抓手,开工建设第二批农网改造、同心桥水库灌区改造等项目74个,加快推进县教育园区、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等项目48个,竣工投用大竹中学新教学楼、东柳河综合治理一期等项目23个成立项目推进服务中心,推进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19亿元。全年争取资金37.2亿元,债券19.2亿元西渝高铁(过境大竹并设站)完成可研获批,标志着西渝高铁安康至重庆段项目即将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大垫高速完成初步设计城宣渝高速纳入川渝两地规划盘子,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巩固

开放合作不断深化。树牢“桥头堡”“排头兵”意识,率先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大局。“四县三区”4《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总体方案》获得四川省和重庆市政府共同审批印发;与成都市成华区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建立“六同”机制5,协同打造“飞地园区”;川渝合作(达州 f 大竹)示范园区跻身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成功承办梁平区和大竹县2021年第一季度铜钵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共建共商共享推动人社事业区域协同发展联席会第三次会议。创新实施“8+5+6”招商工作机制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8亿元,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8个。

(三)重点改革纵深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重点领域改革逐步显效。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全年完成改革方案销账56个,有序推进改革台账任务266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引导关闭煤矿企业4户,减税降费政策持续落实,“购房券”安置模式成功试点商品房供求比基本平衡。创新成立企业培育办,完成红十字会改革。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扎实推进,完成“1+5”县域内片区8划分,盘活镇村公有闲置资产2880宗,行政村集体经济实现消薄清零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得以落实,录入“双公示”数据34649条,曝光失信被执行自然人759人,法人87家。“1+2+3+N”国资国企改革9有序推进,整合组建鸿竹、淏竹、润竹3家集团公司,国有企业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造。

营商环境逐步优化。以“放管服”改革为主线,坚持“一枚印章管审批”,深化“互联网 政务服务”,实现依申请行使事项“一网通办”1238项,行政许可事项按时办结率达100%。“证照分离”实现全覆盖,企业经营许可审批效率提高51.5%。开设县本级“川渝通办”专窗,跨行政区域政务服务通办体系加快构建,受理“川渝通办”事项1720件。推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落实专人专班全程代办。

(四)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人才支撑稳步提升。与成渝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达成重大科技攻关、集成应用示范合作项目30余项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引进姚穆院士等中高级人才72名;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和“能人助村”计划,围绕智能制造、苎麻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柔性引进院士(专家)30余人,持续推进“达州英才计划”引才行动,引进人才46人。

科技创新持续用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技术合同认定完成3370万元。“四川乡村振兴科技在线平台”完成平台硬件建设,完成在线技术咨询服务4749次;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获得国家专利49项,完成科技成果登记6项;分别申报2021年度省、市、县级科技项目9项、27项、16项;《稻渔生态种植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五)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城乡基础有效改善。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1+5”县域片区划分方案,初步编制完成《大竹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包茂高速双马互通北迁、绕城快速通道二期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至3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30.3万人。“竹文化”主题公园建成开放,全面推进18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试点2个。新设置城区便民摊区1400平方米、非机动车停放区800处,建成投用脏车入城清洗点2个,数字城管一期建成投用,主城区重点道路“单循环”改造全面启动。

乡村振兴基础夯实。交通建设大提速,城宣渝高速纳入川渝两省(市)规划盘子,县道石清路改造提升12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38.9公里,硬化村组道路62.5公里;完成全县农村客运“金通工程”10,开通川渝毗邻地区省际公交线路2条引水入竹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土地滩水库基本达到蓄水条件,全域供水和乌木滩水库河库连通工程加快推进。综合治理水土流失27平方公里,新增(恢复)灌溉面积6.6万亩。整合涉农项目资金3.5亿元,持续完善农村“六网”基础设施,整村推进51个行政村“厕所革命”。培养致富带头人246名、高素质农民486名,发放“以工代赈”劳务报酬310万元。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6个、市级10个,市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2个;庙坝寨峰村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六)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中小学、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付使用23个、开工建设12个;学校全部联网85所;智慧教育管理平台建设完成19所学校。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中医院“治未病”综合大楼、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保障用房”即将完工。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开展“文化下乡”活动204次,惠及群众7万人次,开展全民健身体育活动24次,顺利承办市十七届老运会柔力球比赛和四川省全民健身乒乓球公开赛(大竹站)、川北片区地方志工作会议,创建成四川竹琴之乡、全省老年人太极拳(剑)之乡;组团参加达州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一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取得奖牌131枚、名列全市第二。

民生保障持续提高。就业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665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43人,城镇企业在岗职工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62万人、3.04万人。回引返乡就地就近就业农民工1.2万余名,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6个,培训农民工1.4万人次,荣获全省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县各类社会保险参保166.3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发放城乡低保金1.3亿元、残疾人两项补贴3019万元、特困供养4295万元、优抚资金1.1亿元。建立“1+13”区域养老服务体系11,发放高龄津贴2190万元。全覆盖设置乡镇(街道)未保工作站、村(社区)儿童服务中心,分级分类落实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保障措施,牢牢兜住基本生活底线。

(七)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社会治理持续保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年共侦办九类涉恶案件68件,排除涉恐隐患200余处打击处理谣言、造谣案件10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210起完成食品安全抽检943批次,合格率97.35%。受理消费者投诉案件583件,办结率100%全力抗疫防疫实现“三零”目标。森林防灭火、食品安全工作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闻“汛”而动、风雨兼程,严格落实“三避让”、“三撤离”刚性要求,成功应对有气象水文记录以来最强的“8.8”洪灾,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顺利通过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大考”,反馈问题全部按期整改销号。“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推进。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5天,达标率89%,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98.3%;农村面源污染有效控制,固废危废医废妥善处置,土壤环境总体平稳。

202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优,新兴主导产业尚处于培育期、成长期,缺乏旗舰型、引领性的“顶天立地”大企业;财政收入质量不高、非税收入占比较大,保运转与促发展的支出矛盾还较为突出;城乡差距、山前山后差距较为明显,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对此,我们一定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举措,在新的一年里,要撸起袖子、扑下身子,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大竹高质量赶超发展的重要之年。我们要抓住今年各项政策机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赶超发展。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和县第十四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重执行、创一流”工作取向,深入实施“1245”总体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扎实抓好“七件关键大事”,强力推进“七大攻坚行动”12,全力稳定经济增长,有序实施双碳战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奋力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勇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排头兵,加快建设繁荣美丽活力大竹,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力争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力争10.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3%,力争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力争11.5%;社消零总额增长11%,力争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力争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力争9%,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加强“5+N”特色产业13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确保农业稳定向好,提质增效。力争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6%粮食播面稳定在17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1万吨以上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全面升级,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推进糯稻(醪糟)、白茶、水产、苎麻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建成投产;扎实做好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大竹梁平合作示范园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基地,争取大竹苎麻现代农业园区纳入2022年省级培育项目,配套完善农产品精深加工设施,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动态调整“小升规”企业培育库、新建项目预备库,加强升规企业培育;力争新培育超5亿元企业2户、超亿元企业3户、“专精特新”企业1户、“高成长型”1户、行业小巨人1户,确保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工业总产值突破460亿元。做大做强新型工业,推动传统企业技改扩能,新兴企业满产达效,发展壮大“1+2”产业集群;强化平台支撑,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增强园区承载力,加快推进川渝合作示范园A区建设,新(改)建园区干道4公里,新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力争园区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鼓励支持川环科技、川东电缆、天宝锦湖、维奇光电、四川瑾瑜品美科技等明星企业发挥牵引带动力,对接关联配套企业,推动招商项目延链补链强链

推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着力构建“5+6”现代服务业14体系,打造现代服务业升级版。加快推进大竹商贸物流园区二期建设,有效拓展县域乡村消费。深化区域物流合作,依托城市北进和西渝高铁,完善物流功能分区,建设“三大中心”。支持渔人部落、欢喜坪、云峰茶谷等项目推进旅游标准化、旅游品牌化杨通乡建设红色文化旅游村落清水筑园开展品牌创建。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有序开展商品房销售活动,稳步发展人力资源与教育培训、商务会展等成长型服务业。力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0亿元、社消零总额220亿元以上,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强化项目拉动作用,夯实发展后劲基础

狠抓重点项目投资。精准研判政策投向,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和向上对接,最大限度争取规划进“本子”、项目进“笼子”、资金进“盘子”。开工建设引水入竹、北城医养基地等项目62个,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东湖湿地公园二期等项目65个,竣工投用县政务服务中心、中医院“治未病”大楼等项目28个,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积极争取专项债券和预算内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两新一重”投资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完善燃气管道等城市管网,加快城市防洪排涝和应急设施建设,大力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三)实施城市北进战略,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中心城区建设管理和城镇建设治理,加快构建“一主三副、一带多点”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加快实施城市北进战略,完善公用设施,优化人居环境,着力增强城镇人口经济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核心功能,不断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巩固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绿化县城创建。统筹推进城区建设、集镇建设和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建成育新路,加快建设振兴路、文新南路、党校支路,继续建设一批小区停车场。推进环城路、双马互通北迁、竹凤大道北延伸段建设,谋划高铁站及其城区连接道路布局,加快启动北湖酒店综合体、北城医养基地建设,全力拓展城市框架,整体提升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完善畅达交通体系。打响交通运输三年大会战加快构建川东北渝东北综合交通枢纽配合做好西渝高铁开工准备,启动控制性工程,深入开展广安-大竹-梁平、达州-大竹-垫江-涪陵客货运铁路前期规划研究,提升县域综合交通能级。加快启动城宣渝高速,力争开工大垫高速;启动建设达州-大竹快速通道,谋划大竹-高竹新区-重庆快速通道(大竹段)。内畅大循环,推进省道404线(白塔-柏林庞家嘴段、竹阳-妈妈段)、省道202线(安吉-石桥铺段)、省道507线(庙坝-妈妈东风桥段)和省道508线(文星-高明-垫江界段)等干线公路升级改造

(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区域合作典范

聚集市场主体关切深化改革。落实川渝毗邻地区重点区域和“两项改革”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构建联系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落实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聚集民间投资难点堵点问题,落实好中小微企业纾困和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深化投资审批“一网通办”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开展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试点。

提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认真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总体方案》要求,积极融入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带建设,推动大竹成华友好合作走深走实,高质量、高规格、高水平承办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第四次党政联席会,务实推进交通互联互通、产业互补互促、环境联防联治、服务共建共享,打造践行“两山论”的样板地。落实工信部《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立足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积极承接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扩散和转移,发展配角经济,培育壮大机电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新型建材产业,形成承接重庆都市圈辐射的产业集群,吸引更多“三类500强”项目落户大竹,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60亿元。

(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实乡村振兴衔接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15,建立常态化预警处置机制,加强重点对象监测,严防出现规模性返贫。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和后续管理工作,重点做好产业帮扶和稳岗就业工作,切实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指导乡镇积极稳妥做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工作。开展“一村一项目”乡村振兴行动,抓好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建设,因地制宜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400个以上。完善联农带农和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支持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园区、苎麻园区创建省级园区,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省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六)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激活发展内生动能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全面融入达州“一核四带多点”区域创新格局,扎实抓好“六高任务”和“五大领域”创新实践,打造工业科技创新示范带。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支持相关企业加强与重庆市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效益。加强科技服务业企业的摸排与培育工作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速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平台,前瞻布局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产业。深化人才和科技发展机制体制改革,深入实施“竹乡英才”计划和自主人才引育工程,建设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健全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各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

(七)扎实办好惠民实事,提升民生保障力度

抓实民生实事办理。聚焦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充分利用“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招聘会,促进社会各类群体就业全面落实“基教十条”,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教育“五项管理”工作;开工建设十一小幼儿园,启动五中新建、加快四小迁建,完成初中学业标准化考场和第二批智慧教育学校建设。深化健康大竹建设,加快推进县妇计中心整体搬迁项目。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争创省级中医药健康示范基地。积极落实三孩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发展文体事业,推进文化惠民、“全民健身”,启动建设博物馆、图书馆打造“15分钟健身圈”,举办体育赛事活动20次以上,争创全国曲艺之乡、老年太极拳之乡。

(八)坚持绿色生态优先,强化县域环境治理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目标,针对水环境质量、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与省市业务部门对接协调,邀请专家全方位指导,全面补缺补差,确保达到创建要求。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进一步发展低碳绿色经济,培育发展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促进县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综合实施“控煤、减排、压尘、控秸、治车”措施,冬防PM2.5,夏防臭氧超标。严格落实“河长制”,强化东柳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力争6个国省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98.3%以上。实施农药化肥减量控害行动,完善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加强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做好全域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各位代表,现代化建设需要实干,人民幸福需要奋斗。新的一年,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虚心听取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建议,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担当实干、奋勇前行,向着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高歌猛进,向着勇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排头兵兼程并进,向着繁荣美丽活力大竹砥砺奋进

 


注释和名词解释

 

1.“1245”总体部署:“1”即聚焦“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目标;“2”即突出建成“川东北渝东北产业集聚新高地和开放合作新高地”两个定位;“4”即实施“产业强县、城市北进、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四大战略;“5”即打造“新型城镇化、川渝合作先行、现代产业集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五大示范区。

2.“六稳”“六保”:“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4.四县三区:大竹县、邻水县、开江县、垫江县,达川区、长寿区、梁平区。

5.“六同”机制:招商同推进、产业同发展、园区同建设、财税同分享、人才同培养、经济同发展。

6.“8+5+6”招商工作机制:“8”即8个产业链招商工作组;“5”即成渝、福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5个驻点招商工作组;“6”即政策制定、服务代办、政策兑现、营商环境、协议审查、成效考评6个专项工作组。

7.三类500强: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500强三类企业。

8.“1+5”县域内片区:“1”即建设产城融合型片区;“5”即建设临空铁发展片区、川渝农业合作片区、县域东部现代种养业片区、华蓥山农旅融合片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片区。

9.“1+2+3+N”国资国企改革:“1”即保留盛洁供水公司;“2”即保留加入市“2A ”平台的鑫源投资、宏智投资有限公司;“3”即组建鸿竹投资、淏竹城投、润竹文投3集团公司;“N”即集团公司下设“N”个子公司或分公司。

10.金通工程:四川省乡镇及建制村通客车的提质升级版,以统一乡村客运标识、招呼站(牌)、车辆外观、从业人员标识为抓手,以建设美丽清新、安全绿色、便捷优质、精细管理乡村客运为主要任务,构建人民满意的乡村客运服务体系。

11.“1+13”区域养老服务体系:县城中心养老院 13个重点乡镇养老院。

12.“七大攻坚行动”:产业壮大攻坚行动、城市提质攻坚行动、乡村振兴攻坚行动、区域协同攻坚行动、改革创新攻坚行动、环境治理攻坚行动、民生改善攻坚行动

13.“5+N”特色产业:打造竹、苎麻、糯稻、香椿、白茶“五张名片”和小龙虾、金槐等特色产业。

14.“5+6”现代服务业:“5”即商业贸易、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和数据服务、金融服务、文体旅游五大支柱型服务业。“6”即人力资源与教育培训、商务会展、竹城美食、医疗康养、家庭社区、绿色交通六大成长型服务业。

15.“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分享到:
米乐M6